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2B中文网 www.2bzw.com,最快更新大楚820最新章节!

bsp;公元前501年,士鞅寿终正寝,赵鞅顺理成章升任中军佐,一直被士鞅打压利用的他,终于走出士鞅的阴影,心情很舒畅,其雄才伟略、远大抱负才真正可以拥有用武之地。

    但实现抱负之前,他还要慢慢清理范(士)氏、中行(荀)氏。攘外必须安内,这是一条恒古不变的道理,赵鞅把矛头对准了自己的族人——邯郸午。

    士鞅为了能够拉拢赵氏,鼓动荀寅将其姐嫁于大夫赵胜,后生子赵午。赵胜因其祖赵旃封于邯郸已经别为邯郸氏,换言之,赵午也为邯郸午,虽与赵氏同属于一宗,但血亲上已逐步疏远。

    可以这样理解,赵鞅和邯郸午的相互身份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,但建立在这种宗法制之上的血缘关系比较脆弱,属于那种用八竿子兴许能打得着的亲戚。

    当赵胜死后,邯郸午因为这层裙带关系,被范氏、中行氏作为支点,撬动了整个赵氏大宗跟着范氏、中行氏运作。

    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,邯郸午和范氏、中行氏的关系那可不一般,邯郸午的亲娘舅就是范氏的现任老大荀寅,而范氏和中行氏那就是儿女亲家,关系如同盘根错节般的稳固。

    想要撬动范氏和中行氏,必须拿邯郸午开刀。

    公元前497年(楚昭王十九年),赵鞅要求昔日安置在邯郸的五百户良民前往晋阳填补人口之虚,邯郸午表示愿意遵从宗主之命,但处理移民一事琐碎复杂,邯郸午请求赵鞅多给些时日,结果赵鞅以抗命为由,将邯郸午杀害。

    当时赵鞅可能觉得没什么关系:我是一族之长,我杀掉我不听话的小弟这是我家务事,外人不得干涉。

    赵鞅觉得理所当然,别人就觉得你过分,比如说邯郸午的儿子,赵稷。

    与赵稷抱有同样想法的,还有范氏和中行氏。

    在范氏和中行氏的鼓动下,赵稷在邯郸起兵造反。

    赵鞅在国都听闻邯郸氏不仅敢违抗大宗之命,如今更是拥兵造反,于是起兵平叛。但是赵鞅严重的低估了此次战斗的难易度,就在平叛军队向邯郸进军的同时,范氏和中行氏召集州兵,与邯郸一同叛变。

    在中行氏、范氏、邯郸氏三家围攻下,赵鞅不敌,仓皇逃离国都,撤回赵氏的大后方——晋阳。

    就在范氏、中行氏、邯郸氏攻打赵氏,久攻晋阳不下时,六卿当中的其余三卿智跞、韩不信、魏侈征得晋定公同意,攻打范氏、中行氏。

    公元前496年夏,面对智、赵、韩、魏四卿讨伐,范氏、中行氏渐渐不敌,诚恳邀请齐景公插手,野心勃勃的齐景公等待晋国内乱这一天已经等了足足半个世纪,便会盟卫灵公、鲁定公、郑献公、宋景公等商讨营救范氏、中行氏。

    晋国扰动中原、长达八年的内战开始了。

    诸侯反晋、晋国内乱、吴越相争,对楚国来说国际形势一片大好,可以这样认为:公元前496年(楚昭王二十年),是楚国完美的中兴开局之年。

    十年寒冰难凉热血,楚人没想过中兴,他们难忘柏举之耻,难忘郢都之难,有仇必报是楚人得以延续的血性,国仇家恨必然有一天会浩日昭昭,在这种国际形势下,他们终于蛰伏而出,寻找时机。

    但凡有点政治头脑的诸侯都不会掺和到晋国的内乱中,能够参与的都是实力派,但有一个小国反其道而行——顿国。

    顿国(今河南省项城县境内),原是楚国最忠诚的小弟,经常跟着楚大哥鞍前马后,只要楚国跟别国发生战争,顿国的身影必会出现。

    但在吴军入郢的时候,顿国对楚国的实力动摇了——貌似强大的帝国也有弱不禁风的时候。

    于是,顿国“顿子牂(zāng)欲事晋,背楚。”

    楚昭王很高兴:兴兵!

    结局可想而知——(公元前496年)“二月,楚灭顿”,国土划入楚国版图。

    胡国(今安徽阜阳),也曾经在楚国最危难的时候落井下石,大肆俘虏楚国百姓,楚国安定以后,胡子豹又不事奉楚国,还说:“国家的存亡由于天命,事奉楚国干嘛?”

    楚昭王很感激:兴兵!

    次年“二月,楚灭胡”,国土划入楚国版图。

    两年灭两国,看似楚国重燃北上争霸的雄心,实则楚昭王的真正目的,在于蔡国。

    柏举之战,吴几乎灭楚,蔡国起了重要作用,是反楚的急先锋,这个仇不可不报,而蔡国地处中原,东面的顿、胡二国与之互为犄角之势,灭掉二国,可防蔡人出奔和援军来救。

    公元前494年(楚昭王二十二年)春,楚昭王和陈、随、许三国国君率领军队,联合攻蔡(今河南省新蔡县)。

    蔡国虽小,但蔡人坚毅,强攻难以取胜,更难以服众,楚昭王采纳令尹子西的计谋,在距都城一里的地方驻扎下来,筑起厚一丈、高二丈的堡垒,昼夜不断地派人轮流向城内发起威吓,采取攻心战术,搞得城内人心惶惶,惊恐万分。

    就如令尹子西所料,九天九夜后,蔡人经不起折腾,把男女奴隶分别排列捆绑作为礼物出降。

    楚昭王接受了降呈,为防止蔡人出尔反尔,楚昭王提出一个要求:要求蔡都人迁出故土,在长江以北、汝水之南另觅栖息之所。

    蔡昭侯一口答应下来。

    然而蔡昭侯与楚国结怨太深,当楚联军撤回后,蔡昭侯又得知吴王夫差在夫椒大败越军,大有称霸江东之势,决定叛楚从吴,请求迁入吴国以寻求庇护。

    吴王夫差很赞成蔡昭侯这一想法,与其谋划,希望能把蔡国迁到州来(今安徽凤台),永远成为吴国边境的附庸国。

    这个方案遭到蔡国大夫纷纷反对,蔡昭侯无奈之下引狼入室,借助吴国的力量,杀了反对党的领袖公子驷,强令大家搬迁。

    蔡国的大臣和军民都嚎啕大哭,但是也没有办法,只好一边哭一边挖出先人的坟墓(“哭而迁墓”),在吴国军队的押送下,举都迁往了吴国西境的州来,也称为下蔡。

    又过了两年(公元前491年,楚昭王二十五年)蔡昭侯再将赴吴,蔡国大夫恐其又迁,联合起来杀蔡昭侯,立其子朔,是为蔡成侯。

    蔡国经楚打击和此次内变后,力量已大为削弱,无力再与楚为敌,楚国继续向东推进收复失地,攻克与下蔡隔河相望的夷虎(蛮夷叛楚者,今安徽寿县东)。

    六年间,楚国灭顿、胡、夷虎,迁蔡国,将淮河中上游控制权牢牢掌控,此时的晋国仍然内乱不止,无力外争,霸权已名存实亡,楚昭王终于将面对楚国最后一位背叛者——蛮氏。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